清洗、化冻、分割、腌制、卤煮、冷却、外包、风干、成品……一系列自动化生产程序后,一盒盒预制菜“整装待发”。5月31日,在虞城县李老家乡范庙村的厨子哥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预制菜生产车间内,一条条全自动预制菜生产线有序运转,多种口味的预制菜在传送带上跳动,工人们在车间生产线上各司其职地忙碌着。

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材料,分为即食(即热)预制菜、即烹预制菜和预制净菜三类。

22岁的袁国展是李老家乡前袁村人,是该公司里的一名员工。“我以前在上海打工,后来听说这里成立了预制菜加工生产车间,我就报了名,经过岗前培训,合格后就上了班。在这一个月能领到4600多元工资,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袁国展说。
目前厨子哥食品以直营为主,产品已实现电商平台上线,并开拓了线上直播渠道,将一份份梅菜扣肉、火锅鸡、胡椒猪肚鸡、砂锅牛肉煲、香辣羊蹄等,“商丘味”的预制菜快速走上市民的餐桌,走出虞城,走向全国。
生活用品几乎习惯了微信团购的刘女士,近期在小区团购群内数次回购了一款酸菜鱼,“鱼块包、料包都是现成的,油烧热把这些东西一股脑放进去翻炒两下,再加点水煮开就可以吃了,真的是5分钟搞定,而且味道也相当不错。”

“现在许多菜都能在网上和超市买到成品或者半成品,对着教程简单操作,就能做出来一桌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对于我们这些没时间、厨艺也不佳的人,在家也能升腾起生活的烟火气。”市民李斌说。
“我是做大厨出身,十多年厨艺经验,在县城开设一家‘小油馍’总店六家加盟店。自己富了不算富,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为了带动村民奔向致富路,前年开始筹备食品加工生产计划,经过一年的筹建,去年七月份投产,成立了厨子哥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主打原切和腌制肉类、滑类、预制菜、熟食等产品系列产品系列。”该公司负责人徐运强介绍道,目前公司有3条生产线,每天产量在8吨4万盒左右,主要销往河北省、山东省、湖北省全国等地,带动了周边村庄11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年销售额有4000多万元。

近年来,虞城县李老家乡采取“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积极发展食品生产,助力村民增收。同时,渐进式推动食品加工产品相关企业进驻该乡,从而实现产业集聚化、规模化。
“李老家乡把食品加工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在扩群增量上下功夫、在品牌打造上做文章。”李老家乡范庙村党支部书记范新立说,李老家乡将通过政策扶持、合作社带动发展,把预制菜生产做大做强,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牢产业基础,提高村民收入。